阿七
级别: 未验证会员
精华:
0
发帖: 909
威望: 0 点
金钱: 2161 RMB
贡献值: 0 点
在线时间:512(小时)
注册时间:2006-03-29
最后登录:2008-08-07
|
网页设计中HTML常犯的五个错误
网页设计中HTML常犯的五个错误1.网页背景色的设置 NiBly ?bGk%jjHXM SsCV}[ p+
#]Jr 犯错机率:很大 dZ|x `bIgs qGdoRrp0Ov
;[B-!F> cvVv-L<[S` 普遍性:较广 5pH6] $ ZVz`g] 6PT"9vR`) }v6@yU 犯错可能性:懒/不知道 \p#_D|s/Ep Slv91c&md, Z '~Ie~ bD`h/jYv 约2年前我曾发现21cn上出现过一次没有设置背景色的情况,当时我用Email通知了他们,自此之后这个问题我从没犯过。 k]rc -c- a5?Yh<cJ
\Vx_$E
wwE3N[
绝大部分人的窗口背景颜色都是白色,但如果象我这样个性的人,就会把windows窗口的背景颜色改成灰色或其他色,这样一来,如果你没有设置网页的背景颜色的话,你以为正常的网页在我的电脑上看起来会是一团糟。 <UwYI_OX @plh'f} ;)q"X>FMZe -tA_"q'^ 2.Aligncenter(自动居中)的滥用 `_SV1|=="8 uM,R +)3 Lk.tEuj=82 V[0
ZNT& 犯错机率:非常大 |t~*!0>3 KNjU!Z/4 !oYNJE Y7
B+z>$6 普遍性:非常广 P=.~LZZ]89 R>B6@|}? tLcw?aB SqZ .}s 犯错可能性:以为方便/以为好用 4 %V9 intl?&wC :!JQ<kV K>TEt5 工作中,修改、维护别人的网页是家常便饭,发现不少人有一个陋习: e,MgR \F} n=?wX#rEC# 10xza=
a FKUo^F?z 在表格中的文字或图片,你是这样来令它居中、靠左或靠右过? TfHL'u9B 'Fql;&U
> \BX9Wn*)a [^D>xD3B2 <divalign="center">大家好啊!!</div> &G?"I%Vw 2@IL
n+# iNc!zA4 iCCe8nK <divalign="center"><imgsrc="xx.gif"></div> 'bsHoO `z$P,^g` +d7Arg!m @v3)N[|d 当有些表格很多、文字很多、内容分得很细的时候,爱用这种方法(它在DW里的快捷键是Ctrl+Alt+C,FP不知道是什么)的人往往会狂用,惨了,我一碰到这样的网页就头痛,为什么要用那么多<div>来居中呢?tellmewhy?难道表格没有居中属性吗?为什么要加入这些垃圾代码?特别修改的时候也不能把文字或图片删除了就能自动清除 5 D=r7 GFju:8P? >TiEYMW jGT|Xo>t 建议使用<tdalign="center">来居中,当需要多重定位的时候,才考虑<divalign="center">,因为这个代码并不好处理,所以能用表格代替就用表格替代。 3V7WIj< sPVE_n 3hxV`rb e-OKv#] 3.重复使用实现相同功能的代码、或杂七杂八的乱套代码 kKjcW` [ X8ZO
} X .Z#/%y3S 6kMkFZ}+ 犯错机率:非常普遍 luyu7` B?yjU[/R [^7P ]olW k2tSgJW 普遍性:非常普遍 -Sn'${2 _*
n
`*" U=7nz| 0TSB<,9a[ 犯错可能性:复杂多样 t72rCq QC 4=EA3`l 4T;<`{] >\3\&[#" 大家先来看一看下面的代码: VIN0kRQ# mwyB~,[d+W 8UXRM :Z" *,%$l+\h <center><p><fontclass="css_id"><fontclass="font11"><fontcolor="#CCCCCC"><fontcolor="#FFA76C"style="font-size:14px;font-family:隶书">标题</font></font></font> RjTGm=1w , ,ng]&%i ^6R(K'E} rf%VSxD9 </center>你觉得这样的代码看起来感觉怎么样呢?</font></p> p!=O>b_f ,|}mo+rb- __FEdO Q;!rN) 我不知道读者有什么感觉,压根我一看到这样的代码就会先自我麻木十来秒,这十来秒目的是为了找一个能表达我的思想感情的词(我?你想反问我吗?sorry~~,我一般不犯,因为我做网页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浏览代码,代码中多了不该多的东西我一眼就能看出来。)。 RPte[tq y+w,j] ZTz07Jt @2a!T03
看看上面的代码,使用了2个class,4个font来定义2个文本,其实这样的问题很多时候是在大家不断的修改中产生的,对代码不熟、或懒查看代码、又或不喜欢查看代码的人犯这些问题特别严重,当然,事实上别人浏览这个网页的时候,是没有任何问题的,但维护的人就…………。 'P" i9j ;b~\[ t89Tt @cf .|5$yGEF_+ 这些多余的垃圾代码完全是可以省略掉的,其实上面的例子不够严重,更恐怖的我都见过。 /*k_`3L 2 \}J*0 m&gB;g3: O!{YwE8x9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也要提提的,就是<p>...</p>和<center>...</center>,为什么要用它们呢?tellmewhy~~,有甚者是这样的: m8b,_1
u4w!SD mfaU_
Vo& QDV+( <td><divalign="center"class="css_id"> 5B4/2q= %Q0R]
Hg
vr'cR2 1ONkmVtL <center> t(-,mw 0
}od Q# y^}uL|= BLO ]78
<palign="center"></p> 7[1|(6$ ){"?@1vP LlO8]b!P-^ 2wIJ;rh <palign="center"><fontclass="css_id"><fontclass="font11"><fontcolor="#CCCCCC"><fontcolor="#FFA76C"style="font-size:14px;font-family:隶书">标题</font></font></font> dp'[I:X J:glJ'4E aE9Y
|6 QO(F%&v++ </center></td>你觉得这样的代码看起来感觉怎么样呢?</font></p></center></div></td> tLa%8@;'$ tMX$8W0
c A8Q^y
AP^ SnmUh~`L~ 看到这样的代码我是会很无奈的(更无奈的是我经常看到,而且必须看),我来简化一下: [%N?D#; -R:_o1" ;ISnI 9"]#.A^Q* <tdalign="center"class="css_id"> Rt+ -ud{O ^.!jD+=I ]>VG}e~b ")STB8kQ <fontcolor="#FFA76C"style="font-size:14px;font-family:隶书">标题</font> A!B.+p[G <4q H0< '1gfXC x~!|F5JbM 你觉得这样的代码看起来感觉怎么样呢?</td> JN|6+.GG aY
>
v kygw}|, N i9DD)Y< 是不是看起来觉得这个世界安静了很多?"标题"后面的文字完成可以定义在<td>的class里,就算不用css,再用多一个<.font>也没问题,一样很清爽。 wc4BSJa,19 I'BhN#GhX ~(QfVpRnV= _V-K yK 4.表格不正确嵌套
<Kv$3y Szgo@x$^ Lz'VQO1U= 0B]q /G( 犯错机率:一般 Z,.Hz\y1D yijP 4V')FGB$ U\Wo&giP[ 普遍性:普遍 tTLg;YjN t~->&Ja S%i^`_=Q %M@K(Qu 犯错可能性:对这个不了解 ##7y|Aw
K }aVZ\PDg "d_wu#fO) JNfL
jfE)< 其实这是一个街知巷闻的问题了,但还是不断有人犯,不正确的嵌套表格,可能会令到你被老总叫到办公室里臭骂一顿,会令到你以为正常的网页用ADSL开2、3分钟都开不了。 先讲第一个问题,就是在一个大表格里不断地嵌套表格,这样会令到打开网页的速度变慢(虽然说现在的IE改善了这一问题,但还是不建议这样做),另一方面维护、修改也极不方便,一般来说简单的套用是没有问题的,甚至3、4层,但是不要把所有内容都放到一个表格里去。 第二个问题就是在一个大表格里放入所有内容,而其中包括一个免费的计数器代码,嘻嘻,你猜有可能出现什么情况呢?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,最严重的就是你的IE象死机了一样,什么都没显示。解决方法就是把计数器单独放在一个表格里,别和其他内容一起放在同一表格。 (j&:
4N,mcV aixX/se br[iRda@ 5.写代码缩进的时候,不是使用Tab而是使用空格 vwU1}H a[-!X7,IU L(Y1ey9x AG N/kx 犯错机率:一般 P=QxfX0B -zR
<m &]nx^C8V;
Q.g/ 普遍性:较少 5X) 8Nwbc @NiuT%#c 6_Fr \H :
uncOd. 犯错可能性:不知道Tab更好用 ,&P
4%N" JE?rp1. /Nf{;G!kg y6XOq> 这一个问题针对js、vbs、asp、php之类,html不能使用Tab会写一点程序的都知道什么叫缩进,怎么样缩进?有人使用空格,有人使用Tab,如果你是使用空格的,那么从现在起,改用Tab吧。
|
|
[楼 主]
|
Posted: 2006-04-03 13:40 |
| |